北京动画培训学校电话
完美动力首页 > 技术分享 >
数字空间建构中的表演

数字特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使用数字特效手段完成的场景、摄影、表演、剪辑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表演方面,数字特效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是人物和场景和空间关系的重构,另一方面是人物表演的捕捉、变形、拆合及表现。
 

“数字空间建构”,是指使用数字特效来制作非现场搭建、拍摄的实景,最终形成电影的空间。人们所熟悉的描述方式,就是使用绿色或蓝色幕布和反射球进行的“抠像”的制作法。这种电影工艺被一些人归纳为全新制作观念的产物,实则未必。
 

电影从初创之日起,便秉承务实节俭的原则和拍假如真的技巧,使用最适合的方式制作电影。传统电影工艺,从来不是搭建、拍摄全部实景,经过成本核算和精巧的设计,使用前期真假结合、后期技术合成的制作方式。在前期拍摄中,普遍使用天幕背景法、动态电影背景法、局部绘景法、透视景片法,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后期制作中,使用胶片加工的手工、光学技巧,将不同时期拍摄、制作的局部空间整合成完整的电影空间,甚至于直接手绘建筑、自然前景、背景。数字特效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是此种“空间建构”观念的技术升级版,并非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观念。即使到了数字时代,某些特殊的场景,依旧需要依靠手工来处理。
 

那么在“数字特效”时代,演员的表演与传统时代有那些不同呢?
 

首先,对于局部“抠像”的制作方式,演员们一般没有太大的异样感。在拍摄现场,一条“完整”的街道,和设置了若干处蓝色幕布和反射球的场面,对于演员来说,基本没有不同。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完整”的街道:在景区中,街道单薄的要命,除了从摄影机角度看起来一切尚如剧情所示,其他方位到处充满了和电影空间无关的各种因素,增加若干处幕布和反射球并无什么本质不同。在实景中,虽然周边景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摄制组的工作内容、情节要求、技术规范、团队工作,早已让现实中的真实性面目全非,此真实空间已经转换并即将成为“电影空间”。对于演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假”的空间内演“真”戏,拍摄现场的小幅度异样,本就属于演员适应能力的范畴之内,并为特殊之处。
 


 

当拍摄现场彻底改为“虚拟空间”时,对演员的考验便升级了。所谓“虚拟空间”,实际就是“数字特效摄影棚”,在这个拍摄现场中,真实的器物大多消失,只有蓝色或者绿色的幕布,和若干专门的设备。一些现场尚有少量道具支持,一些现场则彻底空空如也。演员们存身于如此“抽象”的空间中,却要进行和某种设定的现实场景对位表演,难度不小。
 

不过经受过系统训练的演员,在“虚拟空间”的拍摄中适应性很强,能够很快进入拍摄状态。成熟演员具备的拍摄经验也会发挥作用,因为,他们长期在各种临时的、借用的、拼接的现场拍摄,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极强,用能力用自己的演技比较准确的展现出空间的各种信息量。这一特点,作为观看者是很难以意识到的。
 

在《阿凡达》、《雨果》一类影片中,电影技术和创作方式甚至已经发展到将动态画面中的各种因素全部拆分,一一拍摄制作,后期合成。同一画面中的人物,分别在“虚拟摄影棚”中拍摄,彼此互不知晓,“交流”、“判断”等基本元素的支撑物已归零。此时,恰恰是表演训练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形形色色的动作片中,演员们在蓝色幕布前的打斗场面已经司空见惯。建构空间已成为基本工作,在大批动作人员的协助下,他们很多时候穿着和虚拟背景颜色相同的隐身衣帮助演员完成动作,借助特殊器材,飞天入地地进行表演。完美动力的老师表示,在展现动作技巧的同时,捕捉准确的人物心理状态,展现准确的空间感受,契合未来合成后的“电影空间”要求,这些都对演员素质要求甚高。